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他山之石 > 理论研究

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指导我国创新发展新突破

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坤华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2日

  科技厅长话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科技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战略价值的高度重视。

  一、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战略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趋势,近几年提出一系列关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谋划,提出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新发展观,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等新要求,透射出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新思想的战略价值。

  1.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不可抗拒的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唯物史观。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2.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是科技竞争,是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国家史观。

  现代国家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根本的是科技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有深刻认识,他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科学技术。现在,各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包括国防科技制高点”,“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3.中国有能力跻身创新型国家先进行列,是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发展史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和决心。目前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尽管仍有差距,但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具体要求,一方面,“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对重大任务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另一方面,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实现“非对称”的弯道超车。

  二、学通用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不仅有着长远战略谋划,也针对我国创新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指出了改革发展的要求和路径,如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引进人才等方面都有丰富的阐述和指示,为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开拓视野,突破传统渐变式创新体系。第一,强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战略支撑型原始创新体系。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围绕涉及长远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明确阶段性目标,集成跨学科、跨领域的优势力量,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原始资源,增强源头供给。第二,构建实现颠覆性技术变革的追赶下创新体系。要加强对颠覆性技术替代传统产业拐点的预判,高度关注可能引起现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和规则“归零”的颠覆性技术,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在信息、制造、生物、新材料、能源等领域,特别是交叉融合的方向,加快部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改变或部分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第三,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生态体系。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要为企业技术方向和路线的选择,为技术载体之企业在组织、文化、资源配置上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设计。要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技术基础设施,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

  2.破除机制束缚,裂变式增强全社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第一,加强科技创新“放管服”体制改革。进一步从“小局到大局”、从“小众到大众”、从“小投入到大投入”,加快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变,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双轮驱动、相互融合、相互激发,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和科研“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和经费滚存使用,科技计划项目可常年接受申报,分季度评审资助并逐步过渡到常态化,取消申报负责人年龄和职称限制,放宽申报限项,降低申报门槛,让科研人员的好项目能及时得到资助,充分释放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活动的新热潮。第二,打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历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工程化、产业化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和接续环节都存在不同的运行规律、制约协同创新的瓶颈和要素配置的障碍。要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第三,鼓励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道路。我国的区域创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北京、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省市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要继续坚持创新要素配置的市场导向,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积极作为,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最终形成有吸引力的区域创新环境和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3.重塑环境,全面改良提升微观创新主体的发展土壤。第一,优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激励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实施激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后补贴政策、奖励政策、采购政策等普惠性政策,要确保各项政策可操作、能落地,使创新主体与风险投资相互依存、相互激励、协同共生。第二,创造顶尖科技人才的成长环境。在生活方面,要给予顶尖科技人才及其团队最大限度上的便利,使他们能够安心、专心、尽心于创新活动。在科研投入和评价方面,要给予顶尖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十年磨一剑”的“耐心资本”和宽松氛围。第三,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观念,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加快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党政机关标识
主办单位:38-365365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05号 联系电话 phone
技术支持:河北省科技管理信息中心 电子邮件:xxzxemail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邮箱登录 | 网站备案:冀ICP备05007310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河北省科技厅微信公众号"科技河北"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